在笔记领域,想必没有人会说自己没听说过“印象笔记”吧!他的国际版本叫Evernote,2008年创立的,“印象笔记”是2012年进入中国的本土化版本,由”北京印象笔记“独立营运。我自己也是印象笔记的老粉丝,从2009年就开始使用evernote,后来国际版本同步速度越来越慢了,才转到国内的”印象笔记“,可以说是跟着”印象笔记“一路走过来的。这么些年了,印象笔记的slogon一直没变:”做你的第二大脑“,并且推出”收集、整理、分享“的知识管理方法论,成为我那个时候得力的知识管理工具。
它有这些核心能力
随着不断使用这个软件,不断实践他的知识管理方法论,同时自己的知识管理能力不断提升,各种问题便随之而来了
怎么逃离?毕竟用了十几年的笔记工具,里面确实积累了不少自己消化总结后写的笔记,非常有价值,我得想办法导出来。另外,我还是用markdown格式来记录笔记最顺手,所以得找一个支持markdown非常完善的笔记软件,最终我找到了Obsidia,然后得把我印象笔记里导出来的文件都转成markdown导入进去。然而,网上找了好久也没有好用的印象笔记导出工具,这导致我在两个笔记软件里的内容相互隔绝,苦恼很长一阵子之后,还是下决心自己写一个导出软件吧,花了好几个晚上的时间,最终”印象助手“诞生了,我给它添加了两个核心功能,一个是”同步下载印象笔记里的数据“和”将笔记导出成.enex文件“。
使用也很简单
点击“获取Token”,然后“登陆”。
点击“同步”就会将印象笔记里的笔记都同步到本地目录。
点击“导出”,或者选中想要的笔记本再点击”导出选中“,就会在目录里看到你导出的.enex文件了。
有了这个工具后,至少解决了我这几个痛点
再也不担心我自己的笔记被印象公司强制绑架在他的平台上了。
数据备份到我本地后,我可以把本地文件按月拷贝一份,当作是一个做了个快照,以后想要找回被误删除的笔记就有招了。
把暂时用不到,但是以后可能会用到的笔记单独导出来存放,不留在印象笔记平台上,这样可以减少在平台里的笔记数量,软件就不会那么卡了。实践证明,笔记数量降到5000个以下之后就很流畅了。
把思考消化知识后写的总结笔记都导出来放到Obsidia里,然后把他们从印象笔记里删掉,那么印象笔记里就只剩下我从各个渠道收集的原始资料了,这样一来,形成了合理的分工,信息收集用印象笔记,思考总结用Obsidia,正好把两者的长处都用起来了。
这样一番下来,整个世界终于又变得美好了,我也顺便把这个软件调了一调,让它支持windows、linux、macOS三个系统,也算是跨平台了。